層間距增大的SnS2/石墨烯/SnS2夾層材料
近日,上海大學趙兵教授、張久俊院士團隊等人利用一步水熱法合成SnS2/石墨烯/SnS2夾層復合材料。
受蝴蝶鱗片啟發的高性能鈣鈦礦光探測器
受鳳蝶翅膀鱗片多級結構的啟發,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李明珠團隊巧妙地采用DVD納米壓印技術和納米球刻蝕方法,構筑了一種具有一維納米光柵和二維光子晶體復合結構的鈣鈦礦光探測器.
垂直雙層WO3?WS2異質結具有高光致發光量子效率
近日,湖南大學潘安練團隊通過構建垂直雙層WO3-WS2異質結,成功的將WS2的PLQY提高到了11.6%,代表了目前直接生長的TMDCs PLQY的最高水平。
福建物構所有機無機雜化雙軸鐵電光伏材料研究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結構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無機光電功能晶體材料研究員羅軍華團隊首次構筑了一例二維三層有機無機雜化雙軸鐵電體。研究發現:該化合物中無機八面體的扭曲和有機陽離子的有序化協同誘導了該化合物的鐵電自發極化;同時,該化合物獨特的對稱性破缺(4/mmmFmm2)使其具有四個等效極化方向。
鹵鍵的光譜學精確測量
近期,南開大學化學學院的張新星課題組聯合約翰霍普金斯大學Kit. H. Bowen教授課題組首次對鹵鍵鍵能進行了光譜學測量.
原位和頻共振光譜識別生物質電催化氧化路徑
近日,湖南大學王雙印教授團隊設計制備了碳層包覆的氮化鎳催化劑(Ni3N@C),包覆的碳層很好地維持了Ni3N的結構,并調控Ni表面電子分布,調節其催化性能。電化學表征顯示它對HMF電氧化有優異的催化性能。
鄰苯二甲醛(OPA)導向的天然未保護多肽的化學選擇性環肽方法
近來,香港大學化學系李學臣教授課題組借助簡單的鄰苯二甲醛(OPA)化合物實現了天然鏈狀多肽(含一個半胱氨酸及賴氨酸)在溫和的磷酸鹽緩沖溶液(PBS buffer,pH 7.4)中高效且有選擇性的環化。
ZrF4促進鐵催化的胺羰化反應
最近,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李躍輝課題組報道了ZrF4為助催化劑無配體參與的鐵催化炔烴胺羰基化反應。以廉價易得、商品化的ZrF4為助催化劑,可以取得比使用氮或膦配體時更好的效率和產率。
研究揭示玉米籽粒中儲藏蛋白從胚乳向胚重分配的分子調控機制
9月18日,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巫永睿研究組在The Plant Cell雜志上在線發表了研究論文。該研究揭示了玉米籽粒中儲藏蛋白從胚乳向胚重分配的分子調控機制。
以蠶絲納米纖維為基礎的復合膜應用于鹽差能量轉換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仿生材料與界面科學重點實驗室研究員聞利平團隊以天然的蠶絲為原料,經過多步處理獲得蠶絲納米纖維,進而組裝成蠶絲納米纖維膜。將這種帶有負電荷的蠶絲膜與電荷電性可調(pH響應)的氧化鋁膜進行復合組裝成異質復合膜,用于鹽差能的捕獲。
沈陽生態所揭示植物性狀對極端干旱事件的響應規律
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的相關科研人員以內蒙古草原為研究對象,依托極端干旱聯網實驗平臺,在連續3年干旱處理和生態學研究基礎上,以物種內和物種間功能性狀為視角來探討群落功能性狀應對干旱事件的內在過程與機理,對比分析植物群落功能性狀的響應能力在不同草原類型之間的差異及其原因。
李祥/阮永怡/黃永瀚合作揭示組蛋白戊二酰化對核小體動態結構的影響
2019年9月18日,香港大學化學系李祥課題組聯合生物系阮永怡課題組及醫學院黃永瀚課題組在Molecular Cell雜志上發表了文章,首次系統性的鑒定了人類組蛋白上存在的27個Kglu位點,并對進化上非常保守的H4K91位點Kglu修飾的功能進行了深入研究。
應用于高性能聚合物太陽能電池
武漢大學高等研究院閔杰教授課題組和合作者通過精細調節非共軛星形兩性離子型小分子的中心核,一步法合成了一系列擁有良好電學性能、穩定性和普適性的小分子電子傳輸層材料(G-Series),實現了多種聚合物太陽能電池性能的提高。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研發光線驅動的水中機器人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研究人員為游泳機器人創造了一種新設計,該機器人由恒定光線驅動和操縱。團隊設計的機器人稱為OsciBot ,它通過擺動尾部來移動。研究人員希望這種設計可能最終導致遠洋機器人和自動船的設計出現。
Apeel Sciences公司開發水果蔬菜超級保鮮技術
Apeel Sciences公司已經研究出如何延長水果和蔬菜保質期,并從本月開始將這項技術帶到1100家克羅格雜貨店的鱷梨貨架上。額外的保質期來自于Apeel Sciences特殊的植物源性配方,它被應用于各種產品中,就像第二層皮膚一樣。這個過程可以使保質期延長一倍,或者在某些情況下延長三倍。
混凝土塊打造巨型“電池” ,循環效率高達90%!
一種新型的儲能技術正刷新人們對儲能的認知。這種技術利用起重機,通過將混凝土塊升起或放下的方式,來儲存和釋放電能。日前,瑞士新型儲能技術創業公司Energy Vaul憑借這一獨特技術,獲得了日本軟銀集團的青睞。軟銀愿景基金擬對該公司投資1.1億美元,這是該基金首次投資儲能技術。